定价是企业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它影响着客户对产品的认知、企业的收入流向,以及增长是否可持续。然而,许多定价决策仍依赖于猜测、直觉或模仿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接下来,我们将阐述如何为您的企业构建、评估和制定定价策略。
本文内容
- 定价策略主要有哪些类型?
- 如何制定有效的定价策略
- 不同行业的定价策略有何不同?
- 如何衡量和提高定价绩效
定价策略主要有哪些类型?
没有统一的定价方法。大多数企业会借鉴一些众所周知的策略,通常根据其产品、市场和增长阶段对这些策略进行组合运用。以下是对最常见策略及其适用场景的总结。
基于成本的定价
这是经典的加价模式。计算价格时,先算出成本,再在此基础上加上利润幅度。这种模式计算简便,能确保覆盖支出,但忽略了客户需求和感知价值。
该模式最适合成本可预测的零售商或制造商采用。
基于价值的定价
在这种模式下,定价依据的是产品对客户的价值,而非生产成本。如果产品每年能为客户节省 10 万美元,那么收取 1 万美元可能仍会让客户觉得物超所值。
这种模式最适合软件即服务 (SaaS)、咨询服务,或任何投资回报率透明且可量化的产品或服务。
基于竞争的定价
即根据所在领域内其他竞争者的定价来设定自身价格。这是一种与市场保持同步的方式,但若不够谨慎,可能会演变成一场逐底竞争。
这种模式最适合大宗商品类产品或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
渗透定价
即以低价起步,有时甚至不惜亏损,以快速吸引客户并扩大市场份额。待证明产品价值后,再逐步提高价格。
这种模式最适合新产品上市或希望快速切入市场的初创公司。
撇脂定价
这与渗透定价相反:即以高价推出产品,瞄准早期尝试者,然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步降价。这是在需求旺盛时实现早期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这种模式最适合创新性强、需求旺盛且竞争有限的产品。
动态定价
即根据需求、库存或行为实时调整价格。航空公司、网约车平台和电商巨头都采用这种策略。
这种模式最适合供应灵活或需求快速变化的企业。
溢价定价
即通过提高价格来彰显产品的独特性和高品质。高价格本身就是吸引力的一部分。
这种模式最适合奢侈品、高端品牌或任何由认知驱动需求的产品。
公司通常采用多种策略。您可以将基于价值的定价与基于竞争的定价结合起来,或者在转向溢价定价之前从渗透定价开始。重要的是,您的定价既要反映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又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如何制定有效的定价策略
强有力的定价策略始于了解您的产品价值、目标客户,以及如何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以下是一套兼顾价值、企业目标和市场现实的分步计划。
了解您提供的价值
从基础开始。明确您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对客户的价值。确定您能帮助客户节省、获得或避免什么。价值量化越精确,定价定位就越准确。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支付意愿。利用这些反馈,围绕成果(而非功能特性)来锚定价格。
了解您的受众
了解您的销售对象及其价格敏感度。企业的定价考量不同于小型企业。有些客户群体愿意用时间换取低价,而另一些则愿意为便利支付溢价。了解目标客户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他们将您与哪些竞品进行比较,以及他们期望的定价形式(如一口价、基于用量的计费、分层定价等)。
研究竞争情况
了解您的竞争对手情况。研究竞争对手如何为类似产品或服务定价和打包套餐,并找出您能够提供更多价值或具备差异化的环节。利用这些信息来确定您的定价策略,既体现在具体金额上,也反映在价值阐释中。低价策略或可赢得价格战,但基于价值的差异化通常更具可持续性。
核算成本
即便您不采用基于成本的定价策略,仍然需要清晰掌握自身的利润率情况,包括提供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成本,以及获取客户和支持客户的成本。在考虑到折扣、客户支持及客户流失率等因素后,您的定价必须在大规模运营时仍能保持盈利。
将定价与您的商业模式相匹配
您的定价策略应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若您想实现快速增长,降低价格或采用免费增值模式会有所助益。若您更注重提升盈利能力,则应聚焦于利润率和平均交易规模。若以延长客户留存期为重点,可考虑推出年度合同或基于忠诚度的折扣方案。定价模式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杠杆。
选择正确的结构
无论是统一费率定价、分层定价、基于用量的计费,还是按用户数计费,您的定价模式都会影响客户如何看待和使用您的产品。最理想的定价模式应与客户从您手中获取价值的方式相契合。如果客户的使用量随时间增长,那么基于用量的计费模式可以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升收入。如果客户更看重可预测性,那么统一费率定价可能更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
测试、学习和调整
不要将定价视为一次性决策。您可以开展试点项目,针对不同等级或套餐进行 A/B 测试。观察转化率、留存率和交易规模。一些细微调整,例如调整锚定价格或捆绑某项功能特性,都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养成定期复盘定价的习惯。定价策略应随着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确保您的系统能够提供支持
如果您的开单系统无法实现,再好的定价创意也会付诸东流。若想开展定价实验、提供基于用量的计费模式,或按国家/地区对定价进行本地化调整,您的基础设施就必须具备灵活性。例如,Stripe Billing 可让您更轻松地推出和调整定价模式,无需漫长的开发周期,从而避免定价策略受制于软件的局限。
不同行业的定价策略有何不同?
在一种行业中有效的方法在另一种行业中可能无效。定价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销售的产品、交付方式以及客户的期望。以下是几种主要商业模式的定价趋势。
有形商品
当您销售有形产品时,通常需要应对固定的生产成本、供应链和库存限制。这使得基于成本的定价更为普遍:即先覆盖各项成本支出,再附加一定利润空间。竞争性定价策略也至关重要,因为消费者如今能够即时对比价格。若您经营的是奢侈品牌,则溢价定价策略可行,但前提是产品品质与品牌体验必须足以支撑这一价格定位。
数字产品和 SaaS
对于软件和数字程序而言,为新增一位客户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使得基于价值的定价成为可能,即根据使用效果而非成本来收费。
您经常会看到分层定价、免费增值模式或基于用量的计费,这些定价策略会随着客户使用产品的方式而调整。免费试用也很常见。此外,由于许多业务是全球性的,它们通常按地区或用户类型(例如,学生折扣、非营利组织层)进行本地化定价。主要重点在于将经常性收入最大化,并确保价格与用户使用频率及产品为客户创造的价值相匹配。
服务
服务型企业通常按小时或项目收费,但在定价时往往采用基于价值的定价策略。不过,这一策略仅在您能够明确证明自身影响力时才有效。
在此过程中,信任和声誉至关重要。如果定价过低,会显得缺乏经验。如果定价过高,则可能错失合作机会。许多服务提供者还会根据所在地区、专业领域或客户规模,采用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区间。其目标是使价格与所展现的专业能力、服务范围以及交付成果相匹配。
旅游、酒店和其他动态市场
某些行业涉及易逝性库存,例如酒店客房、航班座位和网约车服务。一旦过了日期,未售出的部分便会失效。因此,动态定价成为默认策略。价格会根据供需情况、时间节点甚至用户行为实时变动。
此外,一些行业还会出现高峰期涨价现象(例如,高峰时段的网约车服务),或采用收益管理策略,通过在恰当时间,以恰当价格将恰当产品出售给恰当的客户,以实现收入最大化。
如何衡量和提高定价绩效
定价几乎会影响您业务的方方面面,从收入到客户留存,再到品牌认知。定价策略上线后,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要了解您的策略是否奏效,唯一方法就是仔细追踪其成效。
从以下指标入手:
利润率: 跟踪产品或细分市场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如果利润率缩水,可能是生产成本上升或价格无法维持。
收入和销量: 评估您是否赚了更多的钱,并开展相关研究。价格变化可能会影响转化率或平均订单规模。如果利润率或客户留存率受到影响,收入增加并不总是好事。
转化率或赢单率: 在 B2B交易中,观察您能否在当前价格点赢得交易,还是会输给更便宜的替代品。在电子商务或 SaaS 领域,确保您的结账转化率达到应有水平。
平均交易规模或订单价值: 了解客户是否在升级、捆绑购买或选择高级方案。追踪您的定价是否促使他们选择更高价位的选项。
客户流失率和留存率: 特别是对于经常性模式而言,需重点关注定价对客户长期行为的影响。价格上调可能导致客户流失率上升。
客户终身价值 (LTV): 定价应支撑而非削弱 LTV。监测不同定价等级下,客户获取、消费和留存情况的变化。
市场份额: 如果您的目标之一是快速增长,请注意您是否真的增加了份额。有时这意味着要追踪替代指标,如需求流入量和竞争对手提及次数。
掌握了自身表现后,就可以使用以下策略来改进:
测试优化结果: 尽可能开展定价 A/B 测试。尝试不同的价格等级、捆绑包或开单模式。即便是微小调整(如表述方式或默认选项),也可能影响转化或交易规模。
善用工具: 仅靠人工分析成效有限。若拥有配套系统支持,定价绩效将大幅提升。例如,Stripe 提供灵活的计费基础设施和分析工具,您无需从零搭建,即可快速推出、评估并改进定价策略。
做好沟通工作: 调整价格时,推出方式与调整本身同样重要。若要提价,需要解释原因,并尽可能提供附加价值。必要时可为忠实用户保留原价。关键在于保持透明。
先增值再降价: 若定价与市场不匹配,切勿直接降价。应先确认问题根源是价格本身还是感知价值不足。有时,通过优化用户引导、提升支持服务或调整功能特性组合,即可解决问题,且无需牺牲利润率。
保持灵活性:定价并非一次性决策。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成本结构都在不断变化。建议定期(理想情况下为每季度)评估策略,并做好调整准备。将定价纳入您的增长规划,作为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工具之一。
本文中的内容仅供一般信息和教育目的,不应被解释为法律或税务建议。Stripe 不保证或担保文章中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充分性或时效性。您应该寻求在您的司法管辖区获得执业许可的合格律师或会计师的建议,以就您的特定情况提供建议。